目前分類:商業commercial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日本超人氣心理學專家內藤誼人,書中強調,早在實際見面之前,你給對方的第一印象就已經成形。

決定要和某人見面前你得先做什麼?當然是約拜訪。使用電郵或電話跟對方約定見面的時間和地點,在某種程度上,雙方對彼此的第一印象已在此階段成形。所以,想要給對方好印象,碰面前的交涉可說是最重要的一環。

如果在這過程中已被對方討厭,等到真正見面時就容易有「果然是個討人厭的傢伙」的印象;如果事前讓對方有好感,就容易產生「果然和我想像的一樣,是個感覺很好的人」的印象。最初的印象比我們想像中有更長遠的持續影響,最初給對方什麼樣的感覺,幾乎決定彼此之後的關係發展。

但怎麼做才能形塑出良好的第一印象,內藤提出以下五大準備基本功,不管你是常常要拜訪客戶的業務員,還是生活中與人初見面容易緊張的人,都請務必試看看,讓自己第一眼就受人喜愛,其實一點也不難!

關鍵1:90%的突發狀況是因為沒準備

很多人在初見面時會很緊張。該如何化解緊張呢?答案就是:事先徹底模擬各種突發狀況,特別是負面的狀況的應對。模擬負面狀況應對的意思是:把可能會發生或可想見的壞事,事先預想一遍,連遲到也包括在內:

.對方(或自己)弄錯見面的地點。

.忘了帶顧客要的資料。

.把對方的名字說錯。

.一頭亂髮就出門。

.被人嫌口臭。

總之,先把時常發生的尷尬場景一一條列下來。寫完後,在一旁寫下自己的預防方法或解決對策。例如,為了不讓對方把見面的地點弄錯,前一天要做再次確認;為了不被對方嫌口臭,最好等會議結束後再一起吃飯。一條一條寫下自己的解決方法。這些事前的準備可以消除大部分的不安。美國聖塔巴巴拉大學的羅納德.阿德拉(Ronald B.Adler)曾說過,只要做三次到六次的事前模擬,就能消除緊張。

關鍵2:沒準備五個有趣話題,別約見面

「如果能讓第一次見面的人開口大笑,就是成功的初見面。」如果對方覺得很無聊,或是覺得跟你說話是在浪費他的時間,就不會出現笑容。因此,最少準備五個有趣的笑話,讓初見面的對象哈哈大笑,是最基本的準備項目之一。

英國首相邱吉爾是知名的幽默演說家。據說四十五分鐘的演講,他通常會花上八小時來用心準備。演說中看起來像是即興反應的玩笑話,其實是事先就想好要安插進演講當中的笑點。

平常最好多蒐集有趣的笑話集,借用裡面幾則輕薄有趣的笑點,把它改編成自己的版本。此外,在雜誌或新聞上看到什麼有趣的事,也要馬上寫在筆記本。如果平常腦袋裡不先存放一些笑話,等到臨時需要用時,笑點是不會自動冒出來。

只要把很多有趣的梗塞入腦袋裡,把它當成靈感,就能創造出新的笑話(在心理學上稱為「轉用」)。即使是很有幽默感的人,所說的話也並非全部都是即興演出,大部分是將自己經驗過或聽來的梗轉用,當成自己的笑話來說。

關鍵3.初次見面,切勿勞駕對方前來

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地方,要找路其實真的很不容易。假設你約了一個對方不熟悉的見面地點,害他得大費周章前來,那麼在見面之前對方內心八成有「真麻煩」的感覺。如果因此迷路而繞了不少遠路,肯定會變得心浮氣躁。

初見面的情況也一樣,不要勞駕對方前來,你更要自己主動前往。比起一開始就讓對方產生負面的情緒,倒不如先自行吸收這方面的風險。大家不認為這麼做比較明智嗎?如此一來,對方必然會感到開心。為了替對方省去找地點的麻煩,最好由他指定碰面的地點。光是這麼做,就能在對方心中加不少分。

此外,自己前往拜訪對方還可以控制告辭的時間。對於專程前來的貴客,身為主人的一方總不好意思說出:「時間差不多了,你可以告辭了吧?」這番話,但如果是自己前去拜訪,就能按照自己預計的時間離開,這也算是好處之一。

關鍵4.不只臉,肚臍也要面向對方

據說,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是一位能讓共處一室的對象感到心情放鬆的達人。不論是什麼人,只要和他交談都會立即放下戒心,開誠布公說出自己的真心話。為什麼柯林頓能讓對方感到如此安心呢?

或許是因為他原本就有一張娃娃臉和讓人想親近的面容,但真正的原因,其實是他在和人交談時,總是把肚臍轉向對方、和談話對象面對面說話。像是有選舉活動時,如果有支持者問候他,他會立即停下腳步,把肚臍轉過來面對群眾,以微笑回應民眾的問候。

而他的夫人希拉蕊則給人冷淡的形象,是因為她在和別人談話時,大部分只有轉頭把臉面對說話的人而已,和先生柯林頓把整個身體的中心(肚臍)面對說話者的姿勢剛好相反。

如果希望受人喜愛,與人交談或碰面時,最好養成將肚臍面向對方的習慣,因為只要肚臍朝向說話者,就能傳達出「我很重視你」的訊息。只要下意識訓練自己,不用幾個月,就能養成說話時自動把肚臍面向他人的好習慣。至少要練習到變成反射動作的地步為止。

關鍵5.在他意猶未盡時提早告辭

假設你和對方約定的時間是下午三點到四點,一般人通常習慣在三點五十五分到四點五分這段時間內結束。但此時,你千萬不能有要完整利用完這一小時的打算,想要趁機多聊幾句的心態產生。因為,第一次拜訪對方時,哪怕是提早一分鐘或一秒鐘也好,必須要有儘早離開的準備。

原因在於,當你提早結束離開,對方就會多出十五或二十分鐘的空檔,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抽根菸,或是把未完成的工作繼續做完,讓他自由活用這片刻的時光。這也算是體貼對方的作法,當事人應該會心懷感謝,立刻對你產生好感。

還有另一個原因是:如果時間到了還不打算結束,對方可能會開始不安,心想「這傢伙打算何時才要離開?」或「他真的會準時離開嗎?」通常到結束前的最後十分鐘左右,對方已經開始著急,根本沒有心思認真聽你說話。因此,在他開始擔心之前,趕緊漂亮的退場才是聰明的作法。

人總是記得在最佳狀態被中斷的那一刻,在心理學稱為「蔡格尼克效應」(Zeigarnik effect)。以蔡格尼克效應來看,在談論最熱烈的時候結束,是在對方記憶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方法。


Hiro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果你想讓自己更有效率,一定要懂得怎麼列出這6種清單:

1. 明確且目標導向的每日工作清單

別以為列待辦清單很簡單,根本不需要思考!每天的待辦清單只能列上你有時間跟資源完成的事項,至於那些遠大的目標,你需要把他們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。

第一步就是列清單的時機,在下班前將清單列好,清楚寫上該打哪些電話、該寄哪些郵件。當你隔天一上班,就像把導航系統開機好了,隨時都能上路!

寶拉‧里佐的個人習慣是將需要更多注意力的任務,例如寫作,排在一天的開始。而其他零碎的小事,像是打電話、寫郵件,則是放在清單的最下方,通常在午餐後或較疲倦時才做。讓自己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干擾, 打斷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務。

2. 外包任務清單

有些事雖然不會佔用你太多時間,但親力親為對你來說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。能外包的任務就外包吧!雖然一開始需要花點時間訓練,卻可以省下很多未來的時間。

3. 夢想與長期目標清單

把你的長期目標跟夢想都寫下來吧!不管夢想有多大,看起來有多不可能達成。研究指出,光是「寫下來」這個動作,就讓你的夢想增加33%的實現可能。將長期目標清單寫下來之後,別忘了定期檢視、修改。

4. 贊成/反對的理由清單

當你準備開展一段新的合作關係或進入新的商業領域,製作一份贊成/反對的理由清單,可以幫助你清楚地釐清思緒。當然,清單中的「贊成」多於「反對」並不代表你就得全盤接受新計畫。

使用這份清單最好的辦法是,寫下後就先擱著。等思緒沈澱後的幾天,再把這份清單看一次。這一份清單也方便你跟朋友或夥伴腦力激盪時使用,幫助你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
5. 專案管理清單

和別人合作一個專案時,做一份有執行細節、任務指派的專案清單,可以避免「微管理」。透過同步的數位清單,每位專案小組成員也能清楚專案進度、自己和別人負責的工作內容。

專案管理清單可以避免大量的email往來,讓所有專案內容集中在一處,並且清清楚楚。

6. 討論重點清單

如果你即將有一場重要的會議,你一定需要這個清單!記錄你想討論的事項,就不會遺漏了重點。把這張清單放在桌上,隨時想到什麼就可以記上去。
 


Hiro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1.停止默念

許多人喜歡一邊閱讀,一邊小聲的將讀到的東西唸出來,這有點像是「跟讀」,以為這樣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閱讀,但這種方式卻會阻礙閱讀的速度。


學生時代時,老師教學生要大聲朗讀,所以許多人養成了這種習慣,其實不大聲朗讀才能讀得更快。

 
當你在閱讀時,嘴巴也跟著念,閱讀速度就會明顯下降,如果想提高閱讀速度,就必須改正默念的習慣。

 

2.區塊閱讀


許多擁有速讀能力的人,透過長期的閱讀,養成能夠閱讀區塊文字的習慣,意思是,閱讀時一次可以看一個段落,而不僅僅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看。

 
區塊閱讀可能是最常被使用的速讀技巧,這需要一點訓練,但不難做到;區塊閱讀省去了一個字一個字看的麻煩,它鍛煉的是你大腦的瞬間吸收能力。

 
3.善用眼角餘光

 
這是有別於區塊閱讀另外一項速讀訓練,人的眼睛所到的視線可以涵蓋整本書,換句話說,當你閱讀某一行字的時候,其實你可以看到更下方的字,或是下一行字,利用眼角餘光,我們可以閱讀的更快。


4.設定計時器

 
另外一個強迫閱讀更快的方式,就是設計計時器,當你規定自己任何一本書都必須在三小時之內閱讀完時,你就會越強迫自己要閱讀快一點。


放一個計時器在旁邊也會讓你更有時間上的壓迫感,讓你知道要集中注意力,更快地把一本書看完。

 
5.閱讀更多書

 
有句老話這麼說:「熟能生巧。」當你開始大量閱讀後,你會發現,自己閱讀更多書就閱讀得更快,所有培養速讀技巧的訓練裡,這一項大概是最管用的了,它幫助你累積更多既有知識,當你懂得越多,就能夠閱讀得更快。

 
最好的例子就是,小時候我們看的書,要花三個小時才能讀完的一本書,現在只要30分鐘,那是因為經過了這麼多年下來,我們讀了更多書,懂了更多東西,所以閱讀的速度也跟著加快了。

 
6.提高「既有知識」

 

當我們對書裡面的某些理論、名詞、詞彙不懂得時候,常常就讓我們無法理解前後文的內容,但如果了解,就能夠閱讀得更快,原因在於「既有知識」的關係,如果我們對於要閱讀的書的領域有更多的了解、懂得更多,就能夠更快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意思。

 
當你為了一個詞彙,放下書本,去Google搜尋它的意思時,這就浪費了你大量的時間。當你的「既有知識」提高了以後,你讀得越快、越多,對於培養速讀技巧來說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
Hiro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